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787
成果描述:
| 课题来源与背景:中国是荔枝和龙眼的起源中心,从海南省到四川省,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沿海的低海拔地区至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海拔高1100-1400m的地区均有荔枝、龙眼分布。广西是荔枝、龙眼重要原产地之一,同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广西荔枝、龙眼长期沿用实生繁殖,产生复杂多样变异,形成了丰富的荔枝、龙眼种质资源,为广西荔枝、龙眼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广西在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的研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由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广西荔枝、龙眼种质资源日益减少,很多具备各种优良特性的种质被发现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进行科学鉴定、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而丢失,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且选育种进展缓慢。2004年广西农科院下达本级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广西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完成院基金项目后于2009至2012年农业部南亚办每年都下达荔枝优稀种质圃专项任务,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农业部农垦局于2013年下达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荔枝龙眼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项目编号:13RZZY-36),该合同起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项目成果实际实施完成时间为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签定合同接受任务后项目组首先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认识到该研究对促进广西荔枝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按合同要求开展了各项研究。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该成果应用领域研究的技术原理为:通过对广西荔枝、龙眼种质资源开展全面调查,摸清广西荔枝、龙眼种质资源分布和生存状况,开展优良单株和具有优异性状种质的筛选,建立荔枝、龙眼种质资源圃。在此基础上进行实生选种,选育出荔枝新品种供生产推广应用,以改善荔枝品种结构。同时开展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获得一批荔枝、龙眼种质创新育种中间材料一批,建立荔枝、龙眼育种圃,为进一步开展荔枝、龙眼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及性能指标下: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每年调查收集荔枝、龙眼种质资源,年内资源总量达190份;完成《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种质收集信息表》的填报。建没维护种质资源圃:按照«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管理办法»,做好广西农业科学院武鸣里建科研基地荔枝、龙眼种质圃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资源安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完成圃内30份以上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鉴定。共享利用:实现共享利用6份以上,完成《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种质保存信息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情况表》的填报。开展荔枝、龙眼优良单株筛选、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及配套技术研究荔枝FLOWERING LOCUS T(FT)同源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其表达研究。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通过对桂西南早熟荔枝实生资源、广西野生荔枝种质资源以及广西钦北区荔枝实生资源调查,摸清了广西广西荔枝种质资源分布和生存状况。在开展荔枝实生资源调查和优良单株筛选的基础上,按照果树实生选种方法开展新品种选育,选育出贵妃红、草莓荔等6个荔枝新品种;建立荔枝种质资源圃,保存荔枝种质资源108份,并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种质资源数据共享,为科研、生产服务。应用AFLP标记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广西荔枝栽培品种及野生、实生荔枝不同品种(类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其更有效地保存和利用这些品种资源及选育种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开展对荔FLOWERING LOCUS T(FT)同源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其表达研究,进一步了解荔枝开花的分子机理及其成花的生物学发育过程。项目成果技术与国内同类研究比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目资源调查、评价及杂交育种创新利用的成果技术均为成熟技术,适用于其他木本果树的资源评价及育种创新研究做参考,所选育的荔枝、龙眼新品种在适宜产区应用推广该成果技术风险很小。应用情况:该成果选育的荔枝、龙眼新品种都己经在生产和科研上得到了应用,具特异性状的荔枝、龙眼品种资源均己收入国家荔枝、龙眼种质资源圃,用于种质资源及育种创新研究。如有5个荔枝新品种己引种到广西各荔枝产区,以及广东、云南、四川的部分产区建立了示范点。其中贵妃红、草莓荔和桂早荔3个新品种己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荔枝、龙眼人工杂交育种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如何提高杂交效率、减少自交几率、花粉储存方法、无核或者焦核品种间杂交后代种子败育、杂交苗后代早期鉴定等等技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不断开发,广西大量野生、实生荔枝、龙眼种质资源被砍伐破坏而消失。因此对荔枝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力度。荔枝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后要进一步进行鉴定、评价和发掘,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数据库,提高现有荔枝种质资源利用率,进行荔枝种质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