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在超细毛羊培育及产业化中的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学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602

成果描述:

中国是一个毛纺织工业大国,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极高,75-80%的羊毛依赖于进口,尤其80支以上细羊毛国内尚不能形成批量。该项目利用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形成了以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为支撑、品种培育与推广为根本、批量高档羊毛生产与羊毛试纺的产业化运用为目标的超细羊毛生产模式,有效提高了细羊毛的生产能力。羊毛生产相关功能基因与繁殖新技术研究为细毛羊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基础。功能基因研究方面:以中国美利奴超细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不同绵羊品种毛囊兴盛期皮肤组织间抑制性消减杂交cDNA文库,发现新基因44个,其中部分基因为皮肤组织特异表达基因,为开展绵羊毛纤维性状功能基因筛选研究提供了宝贵基因资源。筛选出7个与产毛相关性状的SNP位点。研究表明KAP1.1、HGT-KRT II.3和IGFBP3为控制绵羊毛纤维直径的关键基因,KAP1.3为控制绵羊毛细度离散系数的关键基因,KAP6.1为控制绵羊污毛产量的关键基因。建立了细毛羊毛囊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从细胞水平对基因功能进行了验证。研究了绵羊毛囊生长的动态规律,发现除了毛囊兴盛期(8、9月份)之外,3-5月份也是毛囊生长发育重要阶段。繁殖新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绵羊腹腔镜子宫角输精、M0ET及JIVET高效繁殖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在国内首次将子宫角内窥镜输精技术应用于超细毛羊的扩繁和杂交改良,子宫角冷冻精液输精情期受胎率72.73% (15600只)。应用羔羊JIVET技术培育的羔羊后代平均受胎率达到44.11%。鲜胚移植平均受胎率55% (5500只),最高达到69.9% (262只),冻胚移植受胎率40% (4800只)。优化了绵羊克隆技术平台,确定最适于核移植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时间为20 h, 60天妊娠率达10%以上,应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35只超细毛羊,为优质细毛羊的培育提供了背景一致的遗传资源。分子细胞工程技术在中国美利奴(军垦型)超细毛新品系核心育种群中得至广泛应用。利用分子细胞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中国美利奴(军垦型)超细毛新品系核心育种群,群体羊毛平均细度公羊13.8μm,母羊14.5μm,平均羊毛长度9.5cm;公羊平均产毛量7.8kg,母羊平均5.5kg;品系育种群规模达到8000只以上。批量高档羊毛生产与试纺获得业内外专家好评。依托建立的三级繁育体系,形成了核心育种场开展品种培育,扩群繁育场进行种群的扩繁,生产场进行高档羊毛生产,纺织企业开展试纺的完整产业链。采用羊毛统一分级标准,实施优毛优价,按120支和80支对超细羊毛进行分级,经3次试纺,产品得到业内外专家的好评,开辟了国产超细羊毛高档衬衫试纺的先河。获奖与知识产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66篇,其中核心期刊60篇,SCI 6篇;出版和参编专著及论文集4册,制定行业技术规程2部,参与制定颁布国家标准1部。获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培养博士14名,硕士25名。5经济效益:培育细型和超细型特级、一级公羊5600只,累计改良低产低质羊1450万只,生产优质细羊毛21355.33吨,近三年累计新增经济效益6403.5万元,新增利润2305.50万元。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