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3370
成果描述:
项目来源及背景: 《酿酒葡萄低温冻害预警及防控技术应用示范与推广》是甘肃省科技厅2014年下达的民生科技项目。由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武威市气象局、武威市科技局和武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4个单位共同承担完成,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第一完成单位。项目编号144FCMH006。项目实施期3年(2014-2016年)。省科技厅下达科技专项经费30万元。 该市是一个多种灾害类型频繁发生的地区,特别是低温冻害和晚霜冻等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武威乃至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产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遇到极端低温年份,酿酒葡萄受灾面积达90%以上,因灾减产葡萄30%以上,管理不善的葡萄园甚至会绝产,给果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葡萄基地满足不了企业的原料供应。 武威已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农业结构调整主体生产模式,2015年底酿酒葡萄面积已达25.95万亩。根据《武威市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和《武威市特色林果发展规划》,到2020年武威酿酒葡萄要达到50万亩,每年还要新发展5万多亩。而武威酿酒葡萄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尚未建立,酿酒葡萄抗寒砧木嫁接苗繁育滞后,抗寒栽培技术普及率不高,个别技术问题急需创新突破。在酿酒葡萄防灾减灾方面科技需求巨大,开展酿酒葡萄低温冻害预警及防控技术应用示范与推广,可满足区域首位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满足武威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培育的科技需求。酿酒葡萄低温冻害预警及防控技术应用示范与推广,将会有效预防和避免极端低温年份酿酒葡萄的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减轻果农因冻害减产而造成的损失,降低埋取土劳动强度,同时还能提高葡萄的品质,增加果农收入,可有效推进武威市酿酒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项目针对危害酿酒葡萄的低温灾害,引进灾害监测新技术,实现低温灾害的自动化、强时效和高精度监测,建立了该市酿酒葡萄灾害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充分挖掘生物抗耐灾害的潜力,通过示范推广园艺、工程、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新技术,实现了酿酒葡萄重大低温灾害防、抗、避、减技术和措施的一体化,形成了该市酿酒葡萄防灾减灾技术体系。 通过酿酒葡萄低温冻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向葡萄主产区果农、企业、乡镇林技站、合作社发布低温冻害气象信息,指导葡萄种植户做好低温冻害和晚霜冻预防工作。 通过20年的气象数据分析,总结了武威绿洲葡萄晚霜冻危害的规律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为武威酿酒葡萄晚霜冻害的预防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试验筛选出了4组亲和力较强的砧穗组合,引进德国欧米伽自动嫁接机,繁育了抗寒砧木嫁接苗2万株,并总结了武威绿洲硬枝自动化嫁接技术,解决了抗寒砧木嫁接育苗中急需的关键技术。 集成抗寒砧木建园、深沟栽植、斜干水平整形修剪、树体喷水、霜前熏烟、深施基肥等技术总结的武威地区酿酒葡萄抗寒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酿酒葡萄树体抗寒性,减少因冻害而产生的减产损失。 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 该项目建立了武威酿酒葡萄低温冻害和霜冻监测预警体系;总结了武威绿洲酿酒葡萄低温冻害和晚霜发生规律,提出了采用霜前树体喷水预防晚霜危害的措施,成果可达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项目技术成熟,已广泛在威龙葡萄基地、民勤县葡萄产区基地建设中应用,有效预防和避免了极端低温年份酿酒葡萄的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减轻了果农因冻害减产而造成的损失,降低了埋取土劳动强度,提高了葡萄品质,增加了果农收入,有效推进了武威市酿酒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酿酒葡萄低温冻害监测预警体系适用于该地区以及相似干旱荒漠气候区葡萄企业、种植户、林技站以及合作社等。 成果应用情况: 该项目确定的优良砧木品种、抗寒砧木嫁接苗和以深沟栽植为主的越冬防寒栽培技术在威龙葡萄基地、民勤县葡萄产区基地建设中得以广泛推广,在全市推广酿酒葡萄抗寒栽培10211亩;项目的实施使酿酒葡萄用工费用由原来的480元下降为336元,亩产量由原来的750公斤增为871.5公斤,亩增收121.5公斤,亩增纯收入630元,累计新增产值4530.3万元,新增纯收益639.5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