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中重要有害微生物检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示范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宁德市夏威食品有限公司;南通昌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宁德市蔡氏水产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129

成果描述:

中国水产品养殖总量占世界的60%以上,水产品连续13年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针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加剧、生物性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国际贸易受阻等严峻形势,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改善养殖环境、改进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实现产业增值增效,该项目通过多学科交叉协同,构建起集“危害监测、质量评估、靶向控菌、产业示范”于一体的水产品有害微生物检控技术体系。 技术创新:(1)水产品有害微生物综合监测技术平台的构建与设备开发。以可能导致大规模生物病害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水产有害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从靶向富集、高灵敏分子扩增、高通量免疫鉴别、精准分型溯源、耐药评价等多方面构建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破解水产品病原含量低、干扰成分多等瓶颈问题;研制新型“多通道恒温荧光检测仪”,集成出“水产病害快速检测箱”,配套开发40余种快检试剂,扭转检测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2)水产品质量预测与靶向控菌技术研究。以水产鲜品、轻微加工品和生食贝类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特定腐败菌种类与消长动态规律,阐明了6种水产鲜品流通和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开发出水产鲜品货架期内数字化质量预测系统,筛选出水产特定有害微生物调控因子,集成创新了微波杀菌等有害微生物靶向控制技术,发明了带清洗装置的紫外线贝类海水灭菌器和净化专用筐,首次确定了中国海水贝类的快速净化工艺,卫生指标达到欧盟要求,实现了加工轻微化和质量安全性的统一。 应用示范:(1)快检技术和产品应用覆盖全国20余省市检验检疫局,进口退货及销毁23批次,为国家减少直接经济损失8.5亿元,协助质检总局解决“输德草莓诺如病毒感染”等国际贸易争端;协助北京市食药局等部门完成2000余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助力2014北京APEC峰会等大型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推动“环首都一小时生鲜圈”建设,丰富首都市民餐桌。(2)水产质量预测、靶向控菌技术应用到福建、江苏的3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出大黄鱼鲞和即食南美白对虾等新产品,建成一个10200亩贝类安全生产示范区及4条符合GMP要求的水产加工、净化示范线,近3年共计实现产值1.214亿元,上缴税收358.6万元,产生利润1356.1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20多个。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研制发布行业标准7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有效维护了国内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稳定、推动了相关产业向依靠科技创新、关注资源环境和追求品牌品质的绿色发展方式迈进。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