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技术研发及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2110

成果描述:

内分泌干扰物能在极低浓度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与性早熟、肥胖、出生缺陷、生育力下降、内分泌相关肿瘤等疾病高发有关,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需要全球合作应对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膳食是人群暴露内分泌干扰物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欧盟等发达国家致力于加强内分泌干扰物质的风险管理,定量分析方法和人群膳食暴露评估是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前提,但是精准分析方法和人群暴露数据的缺失依然是制约内分泌干扰物质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而中国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针对上述情况,该项目围绕食品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和暴露评估等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突破了动物源食品中多种类激素残留同时检测的技术难点,建立了50种激素的动物源食品残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实现了复杂食品基质中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激素同时高回收率的提取净化和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低基质效应,该方法被采纳为国家标准方法(GB/T21981-2008)。 (2)创建了复杂食品基质中典型酚类内分泌干扰物质痕量检测新技术,采用在线捕集分离技术实现了系统过程与分析样品中壬基酚和双酚A的有效分离,解决了复杂基质中壬基酚和双酚A及其类似物的准确定量难题,为国家实施准确的风险监测和定量风险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3)首次开展中国居民总膳食和母乳中壬基酚和双酚A类化合物暴露评估研究,揭示了中国婴幼儿暴露壬基酚的健康风险,相关成果直接支持了国家制定婴幼儿奶粉中壬基酚临时限量标准和开展全国性的风险监测工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实施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 该项目发表SCI论文34篇,10篇代表性论文最高影响因子4.630,SCI他引401次,单篇最高SCI他引90次,其中一篇代表性论文被Food Chemistry列为2015年和2016年高引论文。项目成果提升了国际食品内分泌干扰物检测能力,部分内容被编入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出版的《Analysis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in Food》一书。该项目立足中国食品安全保障的需要,促进了中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中国食品安全科技的国际学术地位,为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和活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为企业完善产品安全监控技术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科学方法,为国家实施内分泌干扰物质的风险监测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