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感染者中医证型与扶正化瘀法、补肾健脾法治疗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浙江中医药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929

成果描述:

项目主要技术内容:HBV携带者尽管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但部分发生了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因此,对本病进行早期积极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医对慢性HBV携带者没有特效药物,建议做肝组织学检查,但开展肝活检的难度较大。该研究阐明了HBV携带者中医证型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的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就可以了解肝组织病理情况,解决了慢性HBV携带者不愿进行肝组织活检的难题。慢性HBV携带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有:HBeAg阳性;年龄>30岁;持续HBV DNA高水平等。由于西医无相应的防治措施,课题组探索中医中药防治。但部分慢性HBV携带者面临“无症可辨”的难题,如果通过中医体质的辨识来开展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候研究,就不会出现“无症可辨”。该研究对具有不良结局危险因素的慢性HBV携带者进行体质研究,解决“无症可辨”的难题。“肾虚”是慢性HBV携带者证候本质,选取“肾虚证候”者应用“补肾健脾颗粒”治疗,证实了其疗效确切。在扶正化瘀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方面,选择对肝纤维化有关键作用的TGF-β1/BMP-7的比值作为观察目标,发现在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中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拉米夫定较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能提高TGF-β1/BMP-7比值,进一步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授权知识产权情况: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注册号:11091034,第一所有人:唐翠兰,批准时间:2011-03-22;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注册号:14023017,第一所有人:唐翠兰,批准时间:2014-02-28;科学技术成果登记受理通知书,注册号:16091002,第一所有人:唐翠兰,批准时间:2016-01-15。技术指标:已培养研究2名,发表相关文章10篇。应用推广单位: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等。取得的社会效益:通过中医辨证就可以了解HBV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情况,患者容易接受。对具有不良结局危险因素的慢性HBV携带者,采用体质辨识解决“无症可辨”,并证明了补肾健脾颗粒的疗效确切。进一步明确了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机制,为其推广应用打下基础,预防部分病人进展为肝硬化。经济效益:该研究确立了HBV携带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解决“肝活检”的难题,每个病人节约2000元,一家医院每天门诊按5个病人计算,三家医院有4500个病人,共节约费用900万。证实了补肾健脾法对具有不良结局危险因素的HBV携带者的疗效,可避免出现不良结局,节约巨额医疗费用。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