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910
成果描述: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发病急、进展迅速,短期病死率高达40%-70%。该项目在中医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理论、治疗方法、预警和预后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以下重要原创性成果。创新性提出解毒凉血健脾法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针对HBV-ACLF“湿热交蒸,瘀热相搏,毒邪内蕴,弥漫三焦”的核心病机,提出“解毒凉血重通腑、健脾化湿顾三焦”的学术观点,创立了基于解毒凉血健脾法的病证结合的治疗方案。与西医治疗组相比,该方案能够使HBV-ACLF患者48周病死率下降17.1%(21.9% vs.39.0%)。其中,中期患者是该方案治疗的优势人群,其病死率下降了39.7%(25.0% vs.64.7%)。首次发现评价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新指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通过大样本队列(289例)研究发现:HBV-ACLF患者基线NLR与预后相关,NLR≦2.36的患者生存率高(86.0%),NLR>6.12的患者生存率低(19.7%)。应用解毒凉血健脾方案能够降低NLR,提高生存率。率先建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风险预警评分系统,为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率奠定了基础。通过对1457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观察,明确了HBV-ACLF发生的高危人群,筛选出了影响HBV-AC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该模型的累计评分为0-7分,其中0-3分为低风险组,HBV-ACLF的发生风险0%-4.7%,4-7分为高风险组,发生风险为26.0%-68.8%。解毒凉血健脾方案能够使HBV-ACLF发生率降低10.7%(15.4% vs. 26.1%)。首次阐明了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肝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1.解毒凉血健脾方能够降低肝衰竭模型小鼠的死亡率,筛选出该方主要药物生地的有效单体是半乳糖。2.半乳糖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TNF-α下游细胞NF-κB通路的活化,抑制caspase级联反应,抗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3.解毒凉血健脾方通过阻断Notch信号通路诱导肝干细胞向成熟肝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肝细胞再生。该项目承担国家级等各级课题18项,发表SCI论文9篇,累计影响因子21.21,SCI他引9次;核心期刊论文57篇,他引455次,总他引464次。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73名。牵头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等4项。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学习班11次,参加人数超过2500人次。在全国15个省市,共计2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该方案,共治疗HBV-ACLF患者3000余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