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0780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热淋下焦湿热证为中医淋证范畴,关于该病历代医家均有记载和论述。《金匾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首次认为“热在下焦者,则溺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其后《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进一步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丹溪心法•淋》亦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景岳全书•淋浊》篇说:“淋之初病,责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历代医家均认为热淋下焦湿热证主要病因是由于热积膀胱,但亦有由于气郁及肾虚而发者,其病位主要在膀胱和肾,且与肝脾有关,病机关键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小便黄赤,少腹胀痛,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或滑数。现代医学中无“热淋下焦湿热证”这一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将其归于下尿路感染。主要病因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任何致病菌侵入尿路均可引起下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又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最多见,下尿路感染的发病率高,危害性亦较大,故对其防治研究已成为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西药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近期疗效确切,但耐药菌株对西药不敏感的情况日益增多,以及西药过敏反应与毒副作用的频繁发生,治疗常收不到满意效果。而中医药治疗尿感不仅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具有疗效稳定、不复反应少等优点,且对耐药菌引起的尿感患者仍然有效。因此,中医药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而研制开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采用金沙藤、南天藤、栀子、倒扣草和大黄五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能。方中金沙藤、南天藤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为主药。金沙藤,性味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痛之功效,该品功专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南天藤,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小便不利,热淋,砂淋,疗疮肿毒。二药相须为用,增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能,针对下焦湿热,热淋诸症而设,故共为主药。方中栀子、倒扣草、大黄为辅药。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之功效,能解肌表,泻湿热,利小便,治下焦湿热。倒扣草,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肺、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活血化瘀,清热解表之功效,用于淋病,水肿,湿热带下等。大黄,性味苦寒,沉降下行,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下攻积,逐瘀通经之功效,可治下焦湿热。三药以其清热利湿,导热下行之力,辅助主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故共为辅药。全方配伍共收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用于热淋下焦湿热证,症见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剌痛,尿色黄赤,少腹胀痛,或伴寒热、腰痛、恶心呕吐;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属下焦湿热证候者亦可用之。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使用经验,该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治疗热淋下焦湿热证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课题组继续积累数据提升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