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南昌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6033
成果描述:
该项目属于化学交叉及边缘学科领域。能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问题。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备氢燃料是绿色、可持续的。现有的光催化制氢体系及催化剂效率低。该项目在分子水平上,就构建高效反应体系、控制合成高效催化剂,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主要研究内容为:系统研究了有机污染物和生物质为电子给体的光催化制氢,证实了污染物和生物质能大大提高光催化制氢效率,实现消除污染和促进制氢双重目标。深入探讨电子给体与催化剂作用机制,揭示电子给体分子结构和共存污染物等对制氢反应的影响及自身降解规律。深入研究染料与敏化基质间化学作用规律。设计合成新的高效敏化基质、负载廉价助催化剂和探索敏化方法,提高染料与敏化基质间的作用和电荷转移,制备高效染料敏化光催化剂,阐明作用机理。系统研究了纳米光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助催化剂负载与制氢活性的关系、双组分掺杂效应等。通过控制组成、结构和形貌等合成高效制氢催化剂,探索催化剂性质对促进光生电荷分离和转移的作用机理。科学价值:提出污染物降解和制氢耦合的新观点,阐明了污染物和生物质光催化制氢作用机理,可以实现消除污染和促进制氢的双重目标,构建了高效、低成本的光催化制氢反应体系。通过负载廉价助催化剂、掺杂改性、金属离子连接染料等方法大大提高了染料在敏化基质上的吸附和光吸收,显著提高催化活性。提出了催化剂组成、结构和形貌的控制合成新方法、阐明了其制备化学原理,实现了光催化剂的低贵金属Pt负载量和高效制氢。该项目发表SCI论文82篇,SCI他引2292次。6篇代表性论文SCI总引627次,他引535次,3篇他引大于100次。Chem.Rev.(IF=45.661) 4篇综述对该项目论文引用46篇次,给予很高正面评价。Chem.Soc.Rev. (IF=30.425),JACS(IF=11.444),Angew. Chim.(IF=11.336),Energy Environ.Sci.(IF=15.49)等高水平刊物大量引用和正面评价。2011年和2013年2次获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李越湘教授入选国际著名出版商Elsevier发布的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能源类)和获2014年能源领域国际著名ENI AWARD奖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