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南山地黑木相思优良家系的评价与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福建农林大学;漳州市林木种苗站;漳浦中西国有林场;福清灵石国有林场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6011

成果描述:

针对福建省东南部沿海人工林树种以桉树为主,结构单一,且大多进入2代连栽,地力出现退化问题,开始寻找桉树林地的轮作与替代树种的选择研究。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 )是含羞草科(Mimosaceae)金合欢属(Acacia Mill.)的树种之一,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黑木相思是强阳性速生常绿乔木,具有耐寒(能忍受-5℃)、耐旱、耐涝、耐瘠薄;主干明显,其木材材色美丽、耐腐,可作高级家具、高质量纸浆,也是很好的栲胶原料树种;轮伐期短,在一般立地条件下造林6-8年便可主伐等优点,同时黑木相思木浆是一种较新型的短纤维浆,与桉木浆档次相近,用于生产高档纸,是桉树理想的轮作与替代树种。大黑木相思引种开始较早,但早期引种都是混合种子,其分化严重,影响黑木相思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福建省自2003年以来,在福建省种苗科技攻关的支持下,总结前期研究经验,系统引进黑木相思全分布区种源(共24个种源),开始了黑木相思的种源实验。2005年根据苗期表现及早期评价,因此,又引进了7个种源家系(因新建的种子园还未曾结果),采用随区区组设计的设计方法,于2006年4月,在漳浦中西林场、福清灵石山林场、闽侯桐口林场、霞浦杨梅岭林场、泉州罗溪林场等5个林场,采用随区区组设计,每个点设3个重复,建立家系试验林,进一步开展黑木相思家系的适应性评价及优良家系选择:开展了无性系育技术研究及菌肥微生物优良菌株筛选等繁育配套技术,突破了黑木相思成年树的脱分化问题和扦插繁育技术,获发明专利授权(黑木相思根插繁殖技术,ZL2011 1 0021417.2)和中期科研成果(黑木相思扦插生根机理与配套繁殖技术【闽教科评字(2010)62号】、思树种菌肥微生物优良菌株筛选【闽教科评字(2008)31号】),为黑木相思的无性繁育提供了技术保障;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突破了黑木相思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了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闽教科评字(2011)50号】)和国家授权实用新型技术(侧面开口的组培瓶专利ZL201220350516.5),为黑木相思的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展了黑木相思优良家系的材性分析,为黑木相思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开展了黑木相思优良家系的评价与选择(新品种已通过福建省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S-SF-AM-007-2014、闽S-SF-AM-008-2014、闽S-SF-AM-009-2014、闽S-SF-AM-010-2014、闽S-SF-AM-011-2014),为黑木相思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保证。该研究不仅能满足市场对黑木相思优良种质资源的需求,加快黑木相思优良家系的推广,而且为桉树采伐迹地轮作与替代树种选择提供了方向,可促进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的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