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804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奶水牛产业是广西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南方奶产业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项目将动物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相结合,生产携带有人高附加值蛋白、且稳定表达的转基因克隆胚胎,经移植后获得在体内表达该蛋白的转基因的克隆水牛,为今后开展水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奠定基础。2009年3月广西科技厅以“桂科自0991011Z”号文将课题任务下达给广西水牛研究所,研究时间为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但由于转基因克隆水牛研究难度大,见成效时间长,经提出延期结题申请上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批复下达《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承担的基金项目延期结题的批复(桂科基字[2012]85号)》延期至2013年3月。该项目已结题并于2014年6月30日获得项目结题证书,编号为:桂科基结字(2014)093号。研究目的与意义:该项目选择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基因为研究的目的基因,构建基因打靶载体,转入体外扩增培养的水牛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通过体细胞转基因——克隆——胚胎生产——胚胎移植紧密结合的技术平台,生产携带有bFGF基因的转基因克隆水牛,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以水牛个体为生产媒介的“生物工厂”(如:水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等研究奠定实验基础,为水牛奶产品的多用途综合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将带动其它产业联动发展,对发展地方经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具有较为突出的实用价值,未来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主要论点与论据:该项目将小分子量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18kDa-bFGF)的基因脂质体介导转染水牛体细胞中,抗性筛选出稳定表达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转基因克隆胚胎。结果表明,外源基因能够在水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稳定表达;转基因克隆囊胚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冷冻存活率也与常规克隆胚胎没有显著差异;将获得的转基因克隆囊胚移植,早期妊娠诊断,12头受体有3头妊娠(妊娠率25.0%,与常规胚胎移植相似),其中1头妊娠期满于2014年8月顺产健康摩拉水牛雌犊,经检测基因组整合有EGFP基因,组织样本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该项目建立了一套水牛体细胞稳定表达外源基因并用做供体细胞生产转基因克隆水牛的技术,为今后开展水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蛋白的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创见与创新:针对小分子的bFGF(18kDa-bFGF)能够分泌到细胞外这一生物学特性,特意选取18kDa-bFGF基因进行转基因研究,可以对细胞外分泌液体进行检测分析,从而简化检测程序;利用小分子的人bFGF(18kDa-bFGF)构建基因打靶载体,将体细胞转基因——克隆——胚胎生产——胚胎移植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水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国内外首次利用人bFGF进行转基因克隆水牛的研究;国内外首次获得转基因克隆摩拉水牛雌犊。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广西水牛胚胎生物技术研究的技术力量,促进广西水牛胚胎生物技术研究团队的紧密协作、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的实施主要以水牛为载体,不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相反,项目实施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以水牛个体为生产媒介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奠定基础。经济效益:该项目实施取得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生产的冷冻胚胎和转基因克隆水牛体现出来的新增产值效益。经估算约为150万元。存在问题:家畜转基因克隆研究投入大、见效慢,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长期的经费支持,该项目经费仅为40万元,远远不足,只能用于开展一些探索性的研究;跨物种基因导入的转基因克隆大家畜需要更长的研究时限,今后课题组的研究团队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类计划项目的经费支持,继续开展水牛转基因克隆胚胎生产和转基因水牛的研究,结合当今科技发展和方法变革,改进技术方法,提高效率,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历年获奖情况:无。成果简介:该课题该项目建立了一套水牛体细胞稳定表达外源基因并用做供体细胞生产转基因克隆水牛的技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标注基金号的论文及摘要15篇,其中国外发表13篇, SCI收录期刊论文13篇(全文11篇、摘要2篇);编写地方标准1项;申请受理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