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能红1号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96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用薯类作物。广西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约300万亩,主要以秋薯为主,部分地区种植春薯和冬薯,种植模式以纯种为主,间套种为辅。近年来,广西甘薯的消费类型主要有鲜食、加工、菜用和饲料等,其中甘薯加工主要包括传统的制作甘薯粉丝和薯脯,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利用淀粉型甘薯生产甘薯淀粉和利用特用品种提取色素等。随着世界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不断重视,甘薯由于其生物产量高和淀粉产量也高的特点,成为生产燃料乙醇的理想材料,但由于该区以往甘薯育种主要针对产量、糖分等兼用型品种为主,对适宜加工甘薯淀粉或甘薯粉丝及燃料乙醇的淀粉型品种还较少,因此,该课题组针对市场对淀粉型甘薯的日益需求,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高淀粉、高产的淀粉加工及能源加工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桂能红1号”,201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果完成过程中得到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高淀粉含量的能源型甘薯优良品种引进筛选和试验示范”(桂科合1140009-1)的支持。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甘薯新品种选育依据的技术原理包括经典遗传学的性状遗传重组、细胞遗传学、植物生长生理与栽培等。主要性能指标如下:该品种萌芽性好,生长势强,株型匍匐,中长蔓,最长蔓长5725px,分枝中等,分枝数约9.6个,茎较粗,叶心型,顶叶黄绿色,叶片深绿色,叶脉基部紫色,茎绿色。薯形纺锤形,结薯较集中整齐,薯皮紫红色,薯肉浅黄色,淀粉含量26.4%,熟食味甜、粘、香、细腻,是理想的淀粉加工用型和能源加工用型品种。两年区试鲜薯平均亩产1685.5公斤,比对照种桂薯二号(亩产鲜薯2347.2公斤)减产28.2%。薯干平均亩产508.47公斤,比对照种桂薯二号(薯干亩产470.79公斤,干物率20.05%)增产8.2%。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桂能红1号”是通过杂交育种途径育成的高产高淀粉含量甘薯新品种,适合纯种及间套种,淀粉含量26.4%,淀粉产量高,符合国家甘薯品质区划里的淀粉型甘薯标准。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桂能红1号”的产量、稳定性、适应性、品质和抗性等重要性状经过了广西区试鉴定,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通过区试并获得品种审定,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可清种,亦可间套种栽培,应用范围较广。该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抗性均通过了区试和生产试验检验,品种推广应用不存在安全风险。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成果已在广西各地推广应用,但还未形成规模化,“桂能红1号”的优点是高淀粉,萌芽性好,茎粗壮,株型匍匐,结薯较集中,适合纯种及间套种栽培,特别是作为春薯与甘蔗间种时表现良好,不影响甘蔗管理并可节省除草,增加单位面积产出,与其它品种相比非常有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农民可自行留种,种业公司不涉足甘薯种苗生产销售,由于推广宣传力度不够,新品种的更新换代较缓慢,今后应申请科技立项或与种业和农业推广部门合作,开展成果转化,促进品种的推广应用。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