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80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自立。背景:生产上应用的果蔗品种分为二大类,即专用果蔗品种和果糖兼用品种,南方地区主要栽培专用果蔗品种,且面积占全国总面积90%以上。由于果蔗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中国专用果蔗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开花,而诱导果蔗开花的技术至今还处在研究探索之中。果蔗育种实际上主要是从糖蔗品种中筛选具备某些果蔗性状的材料进行选育,但难度比较大,主要原因是作为果蔗品种,除应具有糖蔗的优良性状外,还应具有蔗茎粗大、节间长而均匀、茎脆多汁、口味清甜、无生长裂缝及空蒲心等优点,不仅外观卖相要好,而且内在品质口味口感也要好。显然,果蔗育种的性状要求范围和难度大于糖蔗育种。果蔗新品种选育主要在糖蔗杂交培育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茎较大、汁多、纤维少或相对较脆,主要作果蔗使用的品种,但其商品性低果蔗专用品种拔地拉,只能作为市场的调节补充。华南蔗区栽培面积80%以上为果蔗专用品种拔地拉,该育成于澳大利亚,引入中国已有近80年历史,其性喜高温高湿环境条件,在栽培管理中需大水大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表现较好的商品质量,否则表现出生长慢、节间密、产量低等特点,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因此,选育大茎、节间长、生长快且栽培管理相对容易的专用果蔗新品种显得十分必要。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自然变异株系筛选–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品比试验–试种示范–品种定名。性能指标:桂果蔗1号植株直立,大茎;节间圆筒形,有生长裂隙,无木栓条纹;蔗茎腊粉较多;芽近似卵圆形,芽尖超生长带,芽基部平叶痕,芽沟明显;节间嫩叶包裹部分为黄色,见光后变紫红色至紫黑色;根带2-3列,无规则;叶片青绿色,较宽下垂,散生;叶鞘青绿略带紫红色,有57号毛群;肥厚带宽,近四边形;无外叶耳,内叶耳短三角形;自动脱叶。皮薄、肉脆、节间疏、水分足、脆甜爽口;株高2米以上,茎粗大,茎径3.5~4.2厘米,单茎重3.0公斤左右,一般亩产7吨以上,高产超过10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应在水肥足、管理好的旱地或水田栽培。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品种试验综合表现优秀,与对照种拔地拉相比,具有稳产、高产、适应性广、节间长度适中、上下茎径大小均匀度好、商品蔗率高和品味好等特点。从形态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商品性及品味等方面与拔地拉有明显差异,且优于拔地拉,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桂果蔗1号已通过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2009年~2010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中,桂果蔗1号亩商品蔗产量8307公斤,比拔地拉的7692公斤增产8.00%;田间蔗汁锤度16.1%,比拔地拉的16.0%高0.1个百分点。2011~2012年在果蔗产区进行的多点试种,桂果蔗1号亩商品蔗产量7910公斤,比拔地拉增产8.91%;田间蔗汁锤度为15.3%,比拔地拉的低0.1个百分点。2013年12月20日,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桂果蔗1号进行田间查定,商品蔗亩产7765.6公斤,比对照拔地拉增产17.51%;田间蔗汁锤度13.5%,比对照拔地拉低0.3个百分点;田间品味鉴定认为桂果蔗1号皮薄、肉脆、节间疏、水分足、脆甜爽口。因此说明,桂果蔗1号具有很好的农艺性状和优良品种,适合在果蔗产区水肥足、管理好的旱地或水田种植。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情况:桂果蔗1号综合表现优秀,其农艺性状、商品性及品味等方面,优于拔地拉,通过健康种苗的方式在广西、广东、湖南、安徽、河南等地推广应用,累计面积5万多亩。存在的问题:桂果蔗1号其纤维较短,植株高大,其抗风能力稍低,倒伏后多数断裂,在生产上应加强培土、搭架等防倒措施。历年获奖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