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78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IBV基因组容易发生突变和重组,导致IBV血清型、基因型、致病性、免疫原性等发生变异,各血清型之间仅有部分或完全没有交叉保护作用,从而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尽管IBV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如下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各分离毒株的亲源关系及变异规律;流行IBV毒株的主要血清型;IBV致病性和血清型、基因组变异之间的关系;不同毒株间的交叉保护程度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对不同基因型IBV分离株的致病性、免疫原性等重要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旨在对不同基因型IBV代表分离株的致病性、免疫原性、血清型进行比较研究,意义是可掌握IBV突变和进化的规律和分子机制,揭示IBV致病性和基因型、血清型的关系和规律,弄清不同基因型IBV的交叉保护性,为IBV疫苗开发和防控提供详实的资料。主要论点与论据:该研究主要获得如下成果。证实了广西IBV分离株存在多个基因型且大部分已发生了变异,广西分离株S1基因存在广泛的基因点突变和插入现象,广西25个IBV分离株分属于4个基因群,结果提示流行株的变异可能是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证实了N、M和3’UTR基因的进化树与S1基因的进化树不同,说明了广西分离株S1、N、M和3’UTR基因的遗传变异具有各自的独立性。证实了广西存在众多IBV血清型的流行且与疫苗株差异大,发现广西IBV分离株分属7个血清型,其中5个血清型与疫苗株不同。证实了不同基因型IBV的代表分离毒株均有致病性,发病率88.8%至100%,其中与H120亲缘关系很远的分离株致病力较强,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并引起肾脏发生严重病变。证实了IBV基因型、血清型和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发现基于病毒S1基因HVRⅠ的基因分型与血清分型的相关性比基于N基因的基因分型与血清分型之间相关性高,但两者均不能代替血清分型;广西流行株中的优势基因型和优势血清型变异株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筛选出了免疫原性较好的GX-YL5分离株,因此GX-YL5可作为疫苗候选毒株。建立了可检测不同血清型IBV的快速诊断方法,可检测感染鸡胚尿囊液,也可直接检测病料。建立了鸡IBV疫苗株与广西流行野毒株鉴别方法,该方法特异、灵敏、快速,只需一个RT-PCR反应,可将广西流行野毒株、参考株M41、Mass型疫苗株和4/91型弱毒疫苗株区别开。建立了敏度、特异、重复性好的定量检测IBV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快速检测病原和定量检测病毒含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该研究利用原核表达载体GEX-4T-1成功表达了IBV广西分离株GX-YL5的结构蛋白N蛋白,并建立了灵敏、特异的检测IBV抗体的间接N-ELISA方法。创见与创新:该项目首次对广西IBV进行全面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对不同基因型分离株的致病性、免疫原性、血清型进行比较研究,阐明血清分型和基因分型的相关性,基因变异和致病性的关系。此外该项目建立了直接从病料检测所有血清型IBV毒株的鸡IBV快速诊断方法和特异、灵敏、快速的IBV疫苗株与广西流行野毒株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因此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建立的IBV快速诊断方法同时满足临床诊断、兽医检疫和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诊断,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项目建立的鸡IBV疫苗株与广西流行野毒株鉴别方法对疫情监测和争取宝贵的时间控制疾病减少损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项目筛选出了致病性强、免疫原性好的IBV分离株,为新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