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原料本地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木薯杆栽培食用菌技术研究与示范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54

成果描述:

随着食用菌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和食用菌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传统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原料纷纷涨价,甚至出现原料短缺现象。原料价格的上涨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寻找物美价廉的替代原料显得日益迫切。木薯杆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粗蛋白、淀粉、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非常适合栽培食用菌。广西木薯种植面积约600万亩,鲜薯产量约600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仅玉林市木薯种植面积30多万亩,产木薯杆30多万吨。木薯杆除少部作为种源和柴火外,大量被丢弃,造成浪费甚至污染环境。利用废弃的木薯杆作原料栽培食用菌,一方面能解决栽培食用菌原料短缺和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可避免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利用废弃的木薯杆作原料栽培食用菌,再利用废弃的菌筒作为有机肥还田,形成木薯–木薯杆—食用菌—有机肥的农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食用菌原料本地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木薯杆栽培食用菌技术研究与示范”是广西科技厅下达(桂财教【2012】22号)的科技课题,由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承担,课题合同编号为桂科攻1222012-3A,起止年限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课题实施,研究筛选出适合利用木薯杆栽培食用菌的优良菌株和最佳配方,并探索出一套成熟可行的利用木薯杆高效栽培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规程,为科学利用广西大量富余的木薯杆提供依据,使废弃的木薯杆得到更好的循环利用,从而使木薯产业和食用菌产业有机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课题性能指标:技术指标:筛选出2~3个适宜利用木薯杆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筛选出以木薯杆占原料比例在70%以上的高产栽培配方2-4个;筛选出的食用菌品种在高产配方上栽培,生物转化率达75%以上;总结出2-3个食用菌品种的利用木薯杆栽培食用菌技术规程;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产品中氢氰酸及生产的食用菌残毒低于dB45/32.5—2000标准。经济指标:建立年产5万筒菌筒示范基地1~2个;课题示范10万筒,推广100万筒,栽培菌筒污染率控制在5%以内,投入产出比达1:2.5以上;人才队伍建设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吸收引进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玉林市乃至广西食用菌专业技术队伍的技术水平。项目实施期间,计划举办技术培训班8期,建立科技重点示范户100户,印发技术资料10000份以上。通过强化技术培训,使农民熟练掌握食用菌的生产技术规程,尤其是利用木薯杆栽培食用菌的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