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52
成果描述:
任务来源:2008年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ZC20087C。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关节软骨是构成关节的重要功能单位,对维持关节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外伤和疾患造成的关节缺损在临床中常见。关节软骨为单一的结缔组织,其内无血管、神经和淋巴分布,所以关节软骨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十分有限。传统的软骨修复方法如软骨下钻孔术、磨削术和微骨折术等通过促进具有软骨分化潜能的各类细胞分化来达到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目的,但该类手术所修复的软骨多为纤维软骨,其生物和机械性能远低于透明软骨,故存在新生软骨退化及骨化等问题。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软骨缺损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然而其不但存在取材部位受限、获得量少及由此而引起的修复面积有限等缺点,且需二次手术,费用昂贵。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则存在免疫排斥和潜在的疾病感染等不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是软骨组织工程的首选种子细胞,BMSCs能够随着微环境信号的指令分化为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适用于伴随软骨下骨损伤的软骨修复。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BMSCs自我增殖、多向分化和基质合成的能力基本保持不变。而在临床中关节镜下应用BMSCs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则未见相关报道。因关节镜下手术与已往的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关节镜下进行各种骨关节疾患的诊疗,早已成为骨科临床的常规操作。该研究将60例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所有患者经过平均16.4±3.3(10~27)个月的随访,对照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平均6.5±1.2分降至2.1±0.4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3.2±8.7分(37~56分)提高至术后78.1±13.4(69~92)分。治疗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平均6.7±1.3分降至2.0±0.3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42.6±8.9分(34~58分)提高至术后90.7±14.8(77~95)分。两组患者各指标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在国内将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治疗关节软骨缺损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推广:自2008年2月开始,该院及五象分院积极开展和推广关节镜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完成病例30余例,成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课题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自体BMSCs移植,可明显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患肢功能,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避免了因软骨缺损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及其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用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该课题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病例数收集相对较少,以后拟通过与广西区内外的多家医院合作,积累大宗病例,为该方法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