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杆栽培食用菌技术研究及示范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广西宜州市宜源桑杆菌业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09

成果描述:

项目属农业新材料创新利用与循环经济领域;简要背景:广西桑蚕产业发展迅猛,桑种植面积和蚕产量均已跃居全国之首,年砍伐的桑枝杆达到500-600万吨,迄今桑枝杆还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并已日益成为桑蚕产区严重的污染源。桑枝杆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蛋白质,碳氮比合适,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培养基质。利用桑枝杆栽培食用菌,可为广西食用菌栽培原材料本土化以及其他优势作物秸秆的综合循环生态利用提供可参照的模式和技术积累,推动广西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主要技术内容:利用桑枝杆为主基质(占80%以上)进行食用菌栽培研究与示范,主要进行桑枝杆伞天候(干、湿)高效快速粉化工艺技术研究、桑枝杆的预处理及菌筒灭菌的工艺技术研究,系统开展十几个品种栽培配方筛选,以及桑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优质产品生产技术研究。创新要点:对粉碎设备进行了改进并达到单机处理11.09吨/日桑枝杆的能力,且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桑枝杆为主原料(占80%以上)栽培食用菌工艺技术研究并建立集约化生产菌包的全套技术规程;系统开展桑杆栽培多个食用菌品种的配方筛选并用于指导生产,制定多个品种的桑杆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并建立桑杆食用菌生产的HACCP计划。技术经济指标:桑枝杆的粉碎效率达到单机处理11.09吨/日的能力;菌筒规模生产灭菌成功率达到98%;进行了榆黄蘑、秀珍菇和金福菇栽培技术研究,其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146.8%,76%和86.5%;制定了一套成熟的桑枝杆食用菌栽培生产技术规程;且进行了毛木耳等9个品种的配方筛选试验,分别筛选出可用于指导具体生产的配方4-5个;规模化生产技术规程、质量安全控制管理规范各1套;建设年产桑杆食用菌1000万菌包的机械化生产线;发表相关论文、专著6篇。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推广应用、效益情况:为广西食用菌栽培原材料本土化以及广西其他优势作物秸秆等的综合循环生态利用提供可参照的模式和技术积累。解决桑蚕产区废弃桑枝杆的循环利用和安全有效处理问题,延长桑蚕产业链,达到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环保等目的,推广应用前景良好。项目直接产值3706.26万元,销售收入2428.59万元,净利润517.44万元;间接效益超过1亿元。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