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72
成果描述: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其导致的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寿命,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迫切需要开展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该项目自2004年开始一直在进行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实现了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属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范畴。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开展了孕激素干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从细胞到动物再到临床的三个层次研究:首先是细胞水平,建立了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体系,发现孕激素可刺激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动物实验:建立了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发现单用孕激素不能完全阻止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丢失;雌孕激素联合能增加去卵巢大鼠骨密度。临床研究:发现孕激素衍生物替勃龙同时具有雌、孕、雄激素样作用,能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可能与增加瘦体重和总体脂有关,这是该项目第一项创新点,尚未见相关的报道。还开展了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雌激素和阿仑膦酸钠对男性骨质疏松症有效。以上研究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开展了糖皮质激素、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所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开展了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从动物到临床的两个层次研究:建立了糖皮质激素骨密质疏松大鼠模型,发现地塞米松导致大鼠骨密度的降低可能与减少瘦体重有关,这是该项目第二项创新点。临床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使用糖皮质激素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可能与减少瘦体重有关,这是该项目第三项创新点。发现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骨密度相关,GRβ/GRα比值可预测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这是该项目第四项创新点。以上发现均未见相关报道。也开展了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虽然骨密度与正常对照无差异,可能与瘦体重和总体脂对骨量的保护作用有关,但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降低,因此对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府该进行骨折风险的防范。该研究成果已向区外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湖南省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区内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等8家医院进行推广和应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替勃龙或二膦酸盐治疗,患者症状改善,骨密度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前测定骨密度和GRmRNA,根据结果制定防治骨质疏松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1篇,综述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