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省工型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的研制与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44

成果描述:

棉花具有生育期长、无限生长、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重叠时间长等生物学特性,使得棉花施肥技术更加复杂,施肥技术对产量的贡献率大。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常规肥料和施肥技术存在如下重大技术难题:一是施肥次数多,花工多,追肥工序复杂,田间操作不便,难以满足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的需要;二是施肥技术难以掌握,存在盲目过量施肥、施肥方法和时期不合理等问题,肥效低、污染重。针对这些技术难题,自2002年开始,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研究了长江流域主栽棉花品种营养特征,开发了系列棉花专用配方,研制了多种易降解缓释包膜新材料,创建了以配方造粒、尿素料浆涂层、缓释剂两步喷涂包裹等为关键技术的棉花缓释肥生产工艺,通过调整原料配比控制产品各养分含量,采用控制缓释剂种类和投入量实现养分释放与需求的匹配。研制的棉花专用缓释肥获得了国家缓释肥肥料登记证,实现了棉花“苗肥同下、种肥同播”,施肥次数由3~5减为1次,变革和大大简化了棉花施肥技术,解决了常规技术中大量施肥期与干旱雨涝等灾害高发期重叠导致的无法追肥或肥害而减产的重大难题。皖、湘、鄂、赣60多点次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等养分常规施肥相比,一次性施用棉花专用缓释肥,增产6.6%-14.1%、增效10.1%-15.7%,AEN增15.2%-28.8%,AEP增12.3%-23.5%,AEK11.2%-19.7%;减少施肥用工50%以上;等产量情况下单位面积施肥量减少11.2%-20.6%。连续多年多点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同等养分情况下,专用缓释肥氨挥发量比常规肥料减少16.7%-55.4%,土壤15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减少20.5%-45.4%。通过筛选混合螯合剂,有效实现了硼、锌等微量元素协同螯合,根据棉花叶面特点选用适宜湿润剂,研制了棉花专用叶面水溶肥,产品获得国家水溶肥料登记证,为施用缓释肥时因特殊气候造成的微量元素营养供应不足及后期脱肥等提供了配套措施。建立了以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为主体的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技术标准,为实现棉花轻简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产业化应用效益显著。建成年产10万吨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和年产2500吨水溶肥料的生产线各1条,获利润23666万元、税收4747万元。在皖、湘、鄂、赣等省应用536万亩,平均增产10.3%,增效86109万元。发表论文25篇,获农业部颁发的肥料登记证3个,获得专利8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5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连续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主推技术。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认为“在棉花生产领域处于领先水平”。该成果为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机械化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丰富了作物营养施肥和肥料学的内容,对中国作物专用肥行业的发展和作物生产的科技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