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诱发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与转移性乳腺癌精确化治疗的基础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29

成果描述:

该课题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化疗抗肿瘤生物学效应的新机制、新靶点,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开展转移性乳腺癌的精确化治疗,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外周血循环肿瘤抗原的免疫-PCR检测技术,后续又建立了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平台,用于监测化疗疗效。研究发现循环肿瘤细胞数目能够有效预测临床化疗疗效。首次发现乳腺癌组织中miRNA加工分子的表达降低可做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指标。针对乳腺癌干细胞及信号传导通路中关键分子的基础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CD44+/CD24-乳腺癌干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具备更强的促血管生成能力。特异性阻断Notch1通路,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细胞调亡,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并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建立了以CD34+单个核细胞为关键技术的免疫治疗平台,通过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携带Her2基因感染树突状细胞,能够诱导产生Her2特异性CTL细胞,对曲妥珠单抗敏感和/或耐药的Her-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均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早在15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乳腺癌“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的精确化治疗模式,使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分别提高到了10.2及33.1个月,显著高于国内外单纯化疗的临床疗效。这些早期基于分子及基因指导下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理念,成为近年来逐步被公认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开拓性结果。此外将T淋巴细胞分子免疫指标的动态改变引入乳腺癌临床疗效判定,率先发现外周血CD8+/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不仅作为前瞻性的独立预后及预测分子,而且能够预测化疗临床疗效。上述研究成果引领肿瘤治疗的前沿方向并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具备显著的原始创新,所建立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精确化个体治疗的技术平台,实现了基础研究的转化应用,具有深远的科学价值。该研究共发表论文66篇,其中SCI 23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40分。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