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18
成果描述:
为提升门头沟煤矿采空区人居环境质量,探索山区节本节能安全建房的新途径,该成果针对位于王平地区煤矿采空区域内的的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内土地退化、水系破坏、景观受损、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人居环境脆弱等主要问题,根据系统生态学、动力生态学和建筑构造学等基本原理,在开展水、矿、土、植被、景观和人居环境等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生态房建设新风循环系统、跨季节太阳能蓄热系统、旱厕排污系统、阳光房绿植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等5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优化组装集成,并建设了4套不同类型生态房进行示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新风循环系统:在阳光房、室内和地下室等连接进出风管道,根据生态房中空气流动速度和流量需求,确定管道分布位置、密度和口径等,构建了生态房气体进出循环系统,解决了冬季加温夏季降温和不开门窗也能时时享受新鲜空气的技术问题;旱厕排污系统:旱厕洁具将尿粪分离,新风系统排泄粪便臭味,蚯蚓、微生物、生物发酵剂等进行垃圾分解,分解物可作为阳光房植物有机肥,解决了厕所节水和垃圾再利用技术问题;跨季节太阳能蓄热系统:房顶安装高效太阳能板,地下有60立方热水保温储藏罐,安装动力泵进行上下水热循环,解决了夏热冬用的节能技术问题;阳光房绿植系统:在生态房屋屋顶或外面连接阳光房,采用立体种植技术,旱厕分解物培肥土壤,生产新鲜蔬菜,释放氧气,解决了生产生活生态兼顾的技术问题;雨水收集系统:屋顶设有铝合金挡水墙,挡水墙的低处有雨水管,并连接到雨水收集坑,地面贴铺的透水砖,将收集的雨水与输送给温室滴灌系统,解决了雨水再利用技术问题;生态房建设采用了轻钢结构、草砖、定向结构麦秸板、EPS模块等新型建筑材料,省工省料抗震,又可更换、回收和再利用,解决了节本和抗震的技术问题;该项目先后取得技术专利2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出版《门头沟生态修复论文集》著作1部,出版“生态人类”期刊1种,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及其它生态修复科技创新人才50余人,培育“生态人类联合会”生态修复社团组织1家,先后举办了2008年和2009年北京国际生态修复研讨会,培育了“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孵化中心”,推动创建了门头沟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基地博士后工作站;该成果以核心试验区为中心,在王平镇及周边同类生态区已进行了辐射与推广,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6.82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