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611
成果描述:
防控具有发烧特征的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是在公共场所开展非接触快速体温筛查,而体温筛查仪器需要现场校准装置、方法和关键数据支持。2009年初发生H1N1流感疫情,作为防控的应急任务与中长期任务,项目组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支撑中国出入境口岸的体温筛检措施的研究工作。研制现场校准红外体温筛检仪用黑体辐射源标准装置,配发全国各口岸,校准体温筛检仪。制订红外体温筛检现场校准规范,撰写培训讲义,召开全国培训班两期,培训一线校准服务人员100余人次,开通24小时应急技术咨询服务热线。通过采集大量样本数据(包括发热病人),建立了考虑生物热的头部传热理论模型,研究了人体表面温度与体温的统计规律,分析了运动强度等因素对体表温度与体温关系的影响。发表学术论文3篇,授权专利4项,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项。创新点:系统研究了体温温度统计推测理论,提出了三参数双回归变量法和多项有关新概念,进行了全新的体温统计规律研究,并获得关键数据,此创新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黑体辐射源标准装置的自主研发,提出易拆装的反射罩校准附件的方案,使标准装置满足口岸红外热像体温筛检仪现场校准的同时,满足耳温计和额温计校准的大视角特殊技术需求;及时制定了覆盖出入境口岸不同生产厂商的多种体温红外筛检仪器的现场校准方法。推广应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校准装置,迅速向首都机场等大型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提供红外体温筛检仪现场校准服务,为首都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向全国主要口岸和部分企业提供黑体辐射源标准装置,为体温红外筛检应用和筛检仪器制造提供计量保障;全国大部分省级计量机构,以该项目研发的黑体辐射源为标准器,建立了辐射测温新标准,提高了校准水平;该项目形成的成果,为防止“埃博拉”疫情传入中国和南京青奥会的顺利召开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开展全国性培训班,编写了“体温红外筛检仪现场校准方法”规范,并由总局向全国下发;体温统计规律研究创新成果发表在国内外刊物。该项目的效益主要为突出的社会效益。该项目为中国防控“甲型流感和埃博拉”等具有发热特征的疫情防控策略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提供了有力技术保证,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并且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高度评价,授予项目组“甲流防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项目总投资350万,实施当年至2014年的直接经济效益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