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28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来源课题经费来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A018189)。课题背景青天葵为兰科植物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Hance)Schitr的叶或带球茎的叶,又名独叶莲、独脚莲。性平,味苦,甘、凉。有清肺止咳,健脾消积,清热解毒,消结散疬等功效,主治肺痨咯血,肺热咳嗽,小儿肺炎,急性喉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青天葵是广西特产药材,也是中国出口创汇主要药材,主产于广西、广东、四川、云南。早在20世纪50年代,广西青天葵的野生资源被开发利用,到80年代资源大为减少,成为市场的热销产品,药材价格一度高达每公斤150-160元。在云南青天葵进入广西市场的90年代,青天葵价格维持在每公斤70-95元之间。2000年以来随着亚洲各国经济恢复,青天葵出口量增多,价格上扬,达每公斤115-120元。如今,青天葵的价格已翻了二三倍,不同的商品规格中,大叶青天葵每公斤约250-350元,小叶青天葵每公斤400-450元。对青天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培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而对人工栽培仅有少量研究,还没有人对其无土栽培进行研究。胡廷松等(1988)进行了野生变家栽研究,证明青天葵人工栽培是完全可行的;吴庆华等(2001)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发现青天葵组培球茎不仅能正常生长,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栽培组培球茎优于野生球茎。杜勤等(2005,2006)对人工种植青天葵生长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认为青天葵从野生转人工种植是可行的。还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化学复合肥和农家肥等3种肥料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生物有机肥对耐阴的青天葵生长较为有利,能提高产量,化学复合肥则对青天葵的繁殖较为有利。鉴于青天葵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野生资源紧缺的广西主产药材,为保护和扩大青天葵资源,提高青天葵的市场开发价值,课题组拟开展青天葵无土栽培研究。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原理水培条件下不同营养液配方对青天葵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同一栽培基质下(水培或其它栽培基质),选用不同配方的营养液,以土壤栽培为对照,考察不同配方的营养液对青天葵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找出最佳的适合于青天葵生长的营养液配方。青天葵无土栽培基质的筛选在前一步所找出来的最佳营养液配方下,选用不同栽培基质来栽培青天葵,考察不同栽培基质对青天葵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适合于青天葵生长的栽培基质。性能指标选出一种适合青天葵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方;选出适合青天葵无土栽培的适宜基质;完成情况青天葵根状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5mg/L+IAA0.2mg/L;青天葵栽培基质以V(菇渣):V(木糠):V(蔗渣)的效果最好;青天葵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喷施D+3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青天葵的产量;以喷施芸苔素叶面肥的作用效果最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生物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篇;申请国家专利一项。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首次对濒危稀缺药材青天葵无土栽培进行系统研究,将首先提出适合于青天葵无土栽培的最佳营养液配方和最佳基质,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而高产中药材开辟新的途径。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目完成了青天葵的走茎培养基、栽培基质、无土栽培营养液和对叶面肥的筛选,首次提出了打破青天葵休眠的的方法,且申请国基专利,创造中药材栽培的一种全新的模式,该技术成熟,可用于青天葵中药材的农业栽培生产。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应用方面:已将技术应用于青天葵的组培诱导、扩繁和栽培,并在植物园的种质资源圃建立超过120m<'2>的种植面积。存在问题规模化种植有待进一步完善。成果简介国内外对无土栽培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和花卉上,对药用植物的无土栽培研究研究很少。青天葵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野生资源紧缺的广西主产药材。为保护和扩大青天葵资源,提高其市场开发价值,课题组研究针对青天葵无土栽培及其营养生理。该研究具有:药用植物新的栽培方式、新的栽培模式,从有土到无土,从平面到立体;节约用水;消除在土壤中施加农药和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而高产的中药材开辟新途径。项目主要内容有:水培条件下适合青天葵产量和质量营养液配方;青天葵无土栽培的基质;青天葵不同栽培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