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22
成果描述:
《外固定支架转换内固定分期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是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文件编号是贵科业字[2013]第2号文件,合同编号是贵科攻1302006,计划类别是科技攻关。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能量的交通伤也日渐增多,而复杂性胫腓骨骨折是下肢交通伤的常见病例。由于小腿解剖的特殊性,胫腓骨的损伤多为开放性或粉碎性的严重骨折,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甚至组织缺损。该院自2010年6月开始,率先在该院创伤科对复杂性胫腓骨骨折先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1~2周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及局部软组织愈合后,将临时外固定支架转换为确定性内固定(交锁髓内钉或LISS接骨板、桥接钢板)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选择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之间,诊断为复杂性胫腓骨骨折,需要先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后期自愿同意将外固定支架转换为内固定治疗者入选转换组,而后期不同意更改治疗而继续行外固定支架治疗者则入选为非转换组。主要观察转换组和非转换组患者的伤口、软组织及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骨折对位不良/畸形愈合率、感染率、骨愈合时间等,并对转换组与非转换组进行对比、统计,总结评价。结果:转换组骨折对位不良/畸形愈合率为2.7%,与非转换组发生率11.1%对比,发生率明显降低;转换组中感染率为4.1%,与非转换组的发生率13%对比,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转换组中骨愈合时间为6.35±1.85个月,与非转换组的骨愈合时间8.95±2.13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减少,对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优点:无须剥离骨膜和局部软组织,明显降低手术创伤,利于骨折愈合。可以获得坚强内固定,使骨折部位抗剪切应力、弯曲应力和旋转应力效果好,并能充分保证肢体长度,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者少,术后功能恢复快。髓内钉的使用更方便局部创面的修复,若单纯采用外固定支架,其局部创面转移皮瓣或植皮修复的操作会受到影响。髓内钉处于胫骨的髓腔中,属于中央内夹板固定,将骨折一端的力传至另一端,使应力呈现分享式固定,不同于钢板螺钉的偏心性应力遮挡式固定,利于早期负重,可以产生动力加压的作用。避免了外固定支架时间久后出现钉口感染的危险,以及支架引起的行走不便和固定稳定性不足的缺点。扩髓的骨碎片可刺激骨生长,诱导新骨产生,外周血供增加。同时具有创伤小,机械干扰少,更符合生物力学固定的原理,使术后早期恢复关节的功能活动等优势。该项目各项技术指标达到科研技术合同要求,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广西医学科学研究情报所查新结果:与广西区内同类研究报道相比较,仅见委托项目报道了有关外固定支架转换内固定在复杂性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结果。经鉴定委员会讨论,一致认为该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技术安全可靠,技术成熟,适用于所有能开展骨外科治疗的医疗机构,其应用将可使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获得更好的疗效,在广西区内6家综合医院推广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