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右江民族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414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资助项目,合同号:200911MS187。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乙肝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3.5亿,其中,中国约1.3亿。对于乙肝的治疗,临床仍缺乏特效药。该项目针对乙肝病毒前S1、前S2、S、前C、C、P和X等基因靶点,分别设计合成反基因锁核酸片段,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以期获得特异性强、疗效显著的抗病毒核酸药物分子以及筛选获得有研究价值的治疗新基因靶点。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利用RNAstructure软件设计合成互补于乙肝病毒保守区S、C区的前S1、前S2、S、前C和C基因mRNA翻译起始位点和双链DNA同聚嘌呤区的反义锁核酸和反基因锁核酸片段,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探讨锁核酸对乙肝病毒基因复制、转录和表达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有效基因靶位及有效锁核酸序列,并探讨锁核酸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分子机制。该项目研究对建立锁核酸分子药物设计、筛选和评估,抗病毒基因治疗靶位筛选、评价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指导意义。主要论点与论据:互补于乙肝病毒前S1基因双链DNA同聚嘌呤区的反基因锁核酸片段能有效抑制病毒前S1基因的复制、转录与表达,且有效靶位为2941-2962 nt,合适序列长度为20-25个碱基;互补于乙肝病毒前S2基因mRNA翻译起始区3201-3214 nt位点的反义锁核酸片段能有效抑制病毒前S2基因的表达;互补于乙肝病毒S基因mRNA翻译起始区157-167 nt位点的反义锁核酸能有效抑制病毒S基因的表达,且作用较拉米夫定显著;互补于乙肝病毒S、C基因mRNA翻译起始区157-167nt和1813-1823nt位点的反义锁核酸能有效抑制病毒基因的复制,且双靶区优于单靶区。创见与创新:该项目探讨锁核酸抗乙肝病毒基因治疗的分子机制,掌握新规律,建立新方法,有较大创新,在抗乙肝病毒基因治疗研究中形成新理论,并在药物设计、治疗靶位筛选及干预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验指导意义。该研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较鲜明的研究特色。社会经济效益、存在问题:课题组已在《中华肝脏病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刊物中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3篇,中文核心12篇,论文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累计22次,并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得到同行广泛关注,同时培养了2名硕士研究生、10名本科生及4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历年获奖情况:未申报任何级别的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