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13
成果描述:
| 该研究拟采用调制的超声波加中低频生物电磁波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通过评估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提供新的思路和效果较好、安全、经济治疗方法。项目考核指标: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变化、经颅脑血管多普勒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椎-基底动脉变化、内皮素(ET-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等情况,观察分子水平上经调制的超声波加低频生物电磁波对于相关突发性耳聋机制的影响,并评估治疗效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该研究收集2009年12月~2013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3例(135耳),随机分为3组,在患者知其同意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超声波加中低频生物电磁波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超声波加中低频生物电磁波选择适当处方进行治疗。高压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药物组:常规药物治疗。通过对比超声波加中低频生物电磁波配合药物、单纯药物、高压氧配合药物3种方法对于突发性耳聋在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变化、经颅脑血管多普勒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椎-基底动脉变化、内皮素(ET-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等情况,观察分子水平上超声波加中低频生物电磁波对于相关突发性耳聋机制的影响,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声频共振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前庭、半规管及耳蜗等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内耳供血障碍,极大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有效率。同时血浆ET-1和CGRP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颅多普勒检测可了解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直接观察椎-基底动脉是否痉挛或收缩,有助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诊断并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作为评价治疗效果一个客观标准。论文已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4篇。该项目成果已经在课题组临床使用,并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民族医院、南宁市红十字会、武鸣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