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东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凭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16
成果描述:
该项目属于动植物检疫防控技术领域。项目从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和健康发展出发,针对东盟各国动植物疫病疫情十分复杂、频繁、高发,尤其是中越边境地区走私活动物及肉类产品猖獗现状,各种对人类健康和农林牧业生产具有高风险和潜在风险的疫病疫情随着进口贸易往来和非法走私极易传入中国这一重大问题,该项目旨在研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防控技术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如下:建立中越边境口岸地区检疫性实蝇跨境监测体系,掌握中越边境口岸地区两国实蝇种类、分布情况及活动规律,为制定有效可行的中越边境地区动植物疫情防控技术提供依据;制定防范外来实蝇的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一套防止境外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传入的防控技术方案;运用分子生物技术深入研究了危险性的入侵害虫瓜实蝇的快速鉴定技术,为中越边境地区有害生物鉴定提供技术支撑。运用分子生物技术深入研究检疫性病原细菌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的检测鉴定技术,为中越和中国与东盟木薯种质材料及产品贸易提供技术支撑,为中越边境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创新点:该研究是首次在全国开展中越边境口岸重大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技术研究,并在全国首次与越南共建中越边境口岸地区检疫性实蝇跨境监测体系;首次在中越边境口岸推广使用入境车辆自动化消毒设施,取代传统人工消毒模式;首次提出建立非法入境活动物隔离疫场、中越边境进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专属监管区方案。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开拓性。在瓜实蝇、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实时荧光PCR法快速鉴定等技术方面实现创新。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成果推广应用到广西中越边境各口岸以及云南检验检检疫局等以及邻国陆路边境地区和口岸。尤其是编制的《建立中国东盟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被广西《政协工作》采用,并作为广西政协提案提交到全国政协,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转交商务部承办。项目采用“境内关外”操作模式,通过在专属监管区建立进口肉类产品加工基地,经入境检验检疫合格后再将肉类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但有效切断动物传染病传播入境途径,消除非法入境肉类产品对中国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东盟国家量大价低的肉类产品入境,有利于中国扩大食品供给和平抑物价。每年预计新增贸易额近7.8亿美元,新增税收9624万美元,具有显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经鉴定委员会审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