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15
成果描述:
该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领域。简要背景:近年,中国澳洲坚果产业发展迅速,与之配套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所需的优良品种与繁育栽培技术缺乏。主要技术内容:项目主要应用引种、实生选种选育手段,利用选出的澳洲坚果优良单株与澳洲坚果土栽品种246布置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其生物学习性观察、主要农艺性状测评以及适应性调查,并利用ISSR、SRAP分子标记对新品种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选育出具有早结、丰产的新品种,并结合标准化生产进行示范推广。种苗繁育技术上,采用了创新的种子处理技术、嫁接方法、种子处理设备、移苗设备等,推出一套出圃率高的种苗繁育方法。创新要点:选育出早结高产的澳洲坚果新品种“南亚1号”;研制出国内首个澳洲坚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研发了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种子破壳设备;研发了提高嫁接成活率的嫁接削剀设备;研发了提高移苗成活率的移苗设备;创新了育苗方法,显著提高了出圃率,缩短育苗时间;摸索出“科研单位+示范基地+企业+协会+种植户”推广新模式。技术经济指标:与澳洲坚果品种246相比具有早结、丰产性。该品种定植后第3年开花株率达70.8%,部分挂果,第4年结果株率达75%,平均亩产52.1kg,第5年结果株率100%,平均亩产165kg,最高株产量达11.4kg,第6年平均亩产323.7kg。平均单种重9.8g、果仁平均粒重2.5g,出仁率32.1%,一级果仁率98.9%,含油率75%。创新的育苗方法,比常规育苗成活率提高35%以上,出圃时间提早6个月以上。“南亚1号”抗蓟马虫害比246强。发表相关论文12篇。申请相关专利6项,其中3项授权。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项目研究成果经国内同行专家评审,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澳洲坚果新品种“南亚1号”的选育,良种繁育技术与配套育苗专利设备的研发以及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澳洲坚果品种结构更新与品种推广,对提高澳洲坚果的科研及生产水平有重大的意义。推广应用、效益情况:项目成果已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推广应用。全国建立种植示范点13个,种苗繁育基地19个,举办培训班42期,培训8100多人次。项目实施期间,新增产值30198.19万元,节约成本1885.73万元,新增利润18435.38万元。改进的育苗方法,授权的移苗器、嫁接刨、坚果破壳装置等专利显著提高了育苗成活率、出圃率,降低了育苗成本。新品种“南亚1号”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中国澳洲坚果的单产和品质水平,对实现农民增收、荒山绿化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