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选育与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12

成果描述:

该项目属农业科学技术领域。甘薯是粮食、能源兼用作物。过去,为解决温饱、满足口粮需求作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许多国民都留下了“年甘薯半年粮”的记忆,理解“甘薯救活了一代人”的说法。如今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压力加大,甘薯作用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甘薯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另一方面甘薯是最具有潜力的新型能源作物,符合国家发展新型能源战略。为解决广西能源型甘薯种质和品种匮乏问题,项目开展高淀粉甘薯种质引进及新品种选育、茎尖脱毒、病毒检测、冬季种苗繁育、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间套种种植模式等技术研究。近10年的努力,在高淀粉甘薯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两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与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传统的育种思路、技术路线、杂交后代鉴定方法,创建该区甘薯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以粮用和能源型兼并的育种思路,确定F1实生系的选拔指标,应用综合鉴定评价体系,采取春、秋多季多点的“轮回选择”鉴定方法,充分鉴定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新品系稳定性提高,以空间换取时间,提高育种效率。选育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具有高产、高淀粉、优质的特点,特别是其鲜薯薯块淀粉率高达27.4%,在国内同类研究具有明显的核心竞争力。桂粉2号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通过广西审定、国家鉴定。经权威部门检测鲜薯淀粉率高达27.4%。在国家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淀粉率比对照(金山57)高7.64自分点,排名第一位,处国内领先水平。近年在区内各地、区外(广东、福建、江西、山西、湖北)等省份应用面积近200万亩,表现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作亲本材料应用于育种,已选育出高淀粉目薯新品种1个、新品系20多个。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集成桂粉2号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与应用。采用茎尖脱毒技术,保持和提高桂粉2号的种性,增产率达26.47%;探明桂粉2号冬季繁苗技术,使大棚繁殖种苗产量达1500公斤/亩,沿海地区露天繁殖种苗产量达1300公斤/亩,解决了广西桂中以北冬季种苗繁殖产量低和成功率低的难题;探明桂粉2号需肥规律,大面积应用平均产量达2256.89公斤/亩;探明日薯与玉米间套种种植模式。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论文6篇。6省12个单位出具应用证明176.4万亩,新增薯干总产量达2.96亿公斤,新增利润4.87亿元,按地上地下生物产量1:1.2计算,项目产生7.4亿公斤薯藤,十分有利于畜牧业和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