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肥兼用绿豆新品种桂绿豆3号和桂绿豆5号选育与应用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5711

成果描述: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土壤生态环境学科。简要背景、主要技术内容:针对南方旱地绿肥资源匮乏、旱地土壤结构退化性日趋严重、传统绿肥经济效益差现状,2008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绿肥研究团队通过自筹经费启动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先后在广西农科院博士启动基金(2011D01)、公益性维持项目(2012GW09)等经费持续支持下,历时7年,利用野生与外引资源,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选育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物量高、营养丰富、留种方便,适合旱地栽培粮肥兼用绿豆新品种桂绿豆3号和桂绿豆5号(桂绿豆3号:桂审豆2014002号、桂绿豆5号:桂审豆2014003号),形成了粮肥兼用绿豆覆盖还田技术及旱地作物与粮肥兼用绿豆间套栽培技术,实践证明,新品种新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新要点、技术经济指标:针对南方旱地绿肥资源匮乏,创新利用南方热湿绿豆种质资源,筛选优良材料48个,获优良品系12个,培育粮肥兼用绿豆新品种2个并在2014年获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填补了广西粮肥兼用绿豆新品种空白,缓解了南方旱地绿肥种源不足现状。围绕旱地主体作物土壤结构退化性日趋严重难题,形成了南方旱地主体作物高温环境下粮肥兼用绿豆直接覆盖还田技术并大力推广应用,改良土壤土壤养分,提升旱地保水保温,抑制杂草,减少了病虫害,改变了传统绿肥利用模式。针对传统绿肥经济效益差,推广利用绿肥成本高实际情况,形成了旱地作物与粮肥兼用绿豆间套栽培技术,并在大宗旱地作物甘蔗、木薯、玉米、香蕉等上应用,技术简单易行,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土地利用率,拓展了热区旱地高复种指数下用地养地途径。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颁布实施了1项《粮肥兼用绿豆栽培技术规程》(DB45/T 993-2014)广西地方标准,规范了广西区内粮肥兼用绿豆栽培与利用技术,该成果增加了绿豆种质资源,缓解了该区旱地绿肥种子不足,改变了传统绿肥利用模式,丰富了旱地作物间套体系,提高了土地当量比,拓展了南方旱地高复种指数下用地养地途径,推动了农业减施化肥步伐,提升了环保意识,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广应用、效益情况:建立了粮肥兼用绿豆良种扩繁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3个,应用推广20300亩,平均亩增产达42%,新增产值1880.45万元,利税829.48万元,累计举办培训班28期,培训人员1440人次,在当今土壤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推广该项新技术,让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受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尤为必要。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