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柳城县天地自然食品有限公司;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24
成果描述: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是2012年桂财教[2012]22号文件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食用菌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合同编号:桂科攻1222012)所属课题,课题任务书编号:桂科攻1222012-5。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应用领域: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原理:以生物化学为基础,采用生物化工、生物物理工艺,实现食用菌的精深加工,技术路线是:鲜毛木耳→除杂→预处理→胶体化→离心分离→微滤/超滤/纳滤→干燥→毛木耳多糖+毛木耳营养复合粉;鲜毛木耳→除杂→预处理→低温干燥→超微粉碎→全能毛木耳超微粉;鲜秀珍菇→除杂→预处理→真空冷冻干燥→超微粉碎→高保真天然鲜秀珍菇超微粉。完成指标情况:考核指标完成工作量完成情况: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力的毛木耳、秀珍菇精深加工新产品2-3个开发精深加工新产品2个:其中非即食毛木耳超微粉1个、非即食冻干秀珍菇超微粉1个完成制定毛木耳、秀珍菇精深加工相关工艺技术规程1套,制定相对应新产品企业标准工艺技术规程:毛木耳超微粉加工技术规程;冻干桑杆秀珍菇超微粉加工技术规程。新产品企业标准:Q/TDZR0001uf–2013毛木耳超微粉;Q/TDZR0002uf–2014冻干桑杆秀珍菇超微粉。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明专利名称:提取毛木耳多糖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申请号;201410824234.8。开发出毛木耳、秀珍菇精深加工新产品2-3个非即食毛木耳超微粉1个、非即食冻干秀珍菇超微粉1个。年加工食用菌鲜品500吨以上2013年加工食用菌鲜品560吨,2014年加工食用菌鲜品606吨。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课题申报的发明专利“提取毛木耳多糖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申请号;201410824234.8)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因此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先进性。该课题开发的精深加工产品所选用原料来源符合无公害、绿色或有机产品要求,工艺技术特色有效,且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紧紧相扣,有一定创新。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课题通过整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离心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在毛木耳、秀珍菇精深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研发出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有益成分(如热敏性色香味成分/生物活性多糖等)的分级加工多级利用,且能基本上实现加工原材料零损耗的加工关键技术;其所选用原料来源符合无公害、绿色或有机产品要求,工艺技术特色有效,且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紧紧相扣。与国内外相比,有一定创新。通过对毛木耳、秀珍菇等食用菌进行系列精深加工,化鲜菇为其他新产品,则减少由于鲜菇滞销造成的损失。因为随着食用菌系列精深加工的发展,对鲜菇的需求量增大,这样,一方面可避免由于食用菌产期集中而造成的鲜菇积压损失,另外,也由于对鲜菇要求量增大而促进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针对该区已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毛木耳、秀珍菇,研究出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有益成分的分级加工多级利用,且能基本上实现加工原材料零损耗的加工关键技术,为广西食用菌精深加工、增值增效提供示范。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原材料充足,且原料来源符合无公害、绿色或有机产品要求的食用菌产区。前景:可为该区原材料充足,且原材料来源符合无公害、绿色或有机产品要求的食用菌产区提供食用菌精深加工、增值增效示范,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同时达到污染基本零排放。存在的问题:设施栽培水平底,抗自然风险能力弱。设施栽培是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化规模经营的必然要求。鉴于资金等原因,食用菌生产只有部分企业可以进行机械化生产菌筒,但基本没有出菇管理设施设备,不但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而且抗自然风险能力很弱,质量提高速度缓慢,产量的提高只能靠生产面积的扩大来累积完成,影响了栽培效益。因此,不易提供符合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要求的供加工原材料。市场营销环节十分薄弱,产业与市场主体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产供销加一体化经营有机链尚未形成,由此影响企业参与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的热情。改进意见:提高设施栽培水平,不断为食用菌精深加工提供优良原材料。健全市场流通体系,重视市场营销环节,逐渐形成一条食用菌产业与市场主体结合链条,激发企业参与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的热情,达到市场丰富,企业增效。历年获奖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