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花卉引种栽培技术与花控技术研究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4821

成果描述:

该项目“特色花卉引种栽培技术与花控技术研究”为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项目,课题合同编号:桂科转12239002-2,合同经费20万元,课题实施期限3年: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项目的实施主要针对广西特色花卉品种缺乏现状,从国内外引进、收集优良花卉品种资源,一方面通过前期栽培评价筛选出适合广西地区推广种植的花卉品种,丰富该区的特色花卉种类;另一方面对筛选出的花卉品种开展种苗繁育、栽培技术和花期调控等方面研究,摸索掌握其在广西规模化生产关键栽培技术和花控技术,促进广西花卉产业发展,为广西花卉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打下坚实基础。项目主要包括六方面技术:红掌和大岩桐组培快繁及栽培管理技术;观赏凤梨组培快繁、分株繁殖、栽培管理及催花技术;蟹爪兰扦插快繁及花期调控技术;茉莉设施扦插快繁技术;蝴蝶兰的组培快繁、温室栽培及平地温室催花技术;一品红栽培管理及花期调节技术。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协作,主要获得以下成果:建立热带亚热带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圃5000 m<'2>,收集和引进25种特色花卉品种资源共计556个,其中包括红掌19个、观赏凤梨32个、蟹爪兰15个、蝴蝶兰90个、兜兰82个、茉莉33个、月季244个、百合36个,另外还包括玫瑰、大岩桐、炮仗花、蒜香藤、一品红、卡特兰、文心兰以及万代兰等特色花卉品种;筛选出适合广西地区种植推广的红掌(阿拉巴马)、凤梨(丹尼斯、红星、亮火炬、卡利、红剑、莺歌)、茉莉、蝴蝶兰等花卉品种18个;通过设施扦插、离体快繁、分株繁殖等技术生产获得红掌2.2万盆、观赏凤梨2万株、蟹爪兰1.5万株、茉莉4万株以及蝴蝶兰小苗40万株、中苗20万株、成花苗5万株;掌握红掌、观赏凤梨、蟹爪兰、茉莉、蝴蝶兰、一品红、大岩桐等花卉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和花控技术;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篇,申请国家专利2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超出原来的合同预期目标。该项目通过收集特色花卉种质资源,观察其在该区生长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观赏价值及商品性状等,筛选出适合广西栽培推广的品种资源18个。通过栽培基质对比、温光水湿度控制、不同肥料筛选、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试验,摸索并总结出不同花卉品种在该区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对蝴蝶兰采用平地玻璃温室催花技术,对红掌、观赏凤梨采用化学调控催花,对蟹爪兰、一品红进行光控技术试验,总结各花卉品种相应的栽培和花控技术,为科研生产和市场花期调节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项目超额完成合同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并建立蝴蝶兰平地玻璃温室催花房,蝴蝶兰在平地催花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极大地减少高山催花需要的高山场地、人工、上下山运费等成本,这对蝴蝶兰周年催花提供了极好的技术保障,对观赏凤梨等研究获得了组培、分株等快繁技术,对栽培、催花取得了很好的研究结果,为该区特色花卉等种植业摆脱传统的产业模式、进入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的快速发展起着良好示范作用。该项目选题正确,研究方法科学,技术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可信,创新性较强,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科研经费不足,项目研究内容较多,各项资金投入较大,现有合同资金无法最高质量的完成该项目;二是部分珍稀特色花卉资源收集较为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收集的品种数量。建议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特色花卉的收集、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对现有技术成果应及时总结并加大成果宣传、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
需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