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淮1号

地区:上海市 宝山区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成果类型:其它

成果领域:生物与新医药

成果编号:A2021061000003890

成果描述:

课题来源与背景: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盛产淮山,是远近闻名的“淮山之乡”,那楼淮山因其具有特殊的香、粉、糯等特性而闻名区内外。近年来,在政府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导和推动下,那楼淮山迅速发展,年种植面积近3万亩,淮山产业年总产值近3亿元。那楼淮山多数以小农经济为主,主要以家庭户为单位进行淮山种植,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脱毒种薯利用率极低,都是以自留种为主。那楼镇地处桂南,地形以丘陵坡地为主,淮山也大多在丘陵坡地种植,使种植区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便形成了品质优良的那楼淮山农家品种。品种育成单位根据那楼淮山的生物和品质特性,以高产、优质、抗病等育种目标,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高产、优质的菜药兼用型淮山新品种“那淮1号”,2016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果完成过程中得到南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那楼淮山品种选育及浅生栽培技术集成示范”(20160627)的支持。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采用系统选育法,即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的自然变异中,选出优良变异个体,分别种植,每一个体形成一个系统,经连续选优去劣,从而育成新品种。主要性能指标如下:该品种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茎右旋,圆棱形,有小刺;叶片革质,多为长三角形至心形,边缘全缘,叶色深绿,叶表光滑,有光泽;叶腋着生有零余子;薯条呈长圆柱形,成熟时长70-100cm,长的可达120cm以上;外表皮浅灰褐色,内表皮白色带暗红斑点;薯块根毛较多;薯块断面白色,肉质洁白细腻。2015年12月5日,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进行现场验收,试验区的淮山药鲜薯产量为2163.86kg/667m<'2>,比对照品种本地大叶淮山(鲜薯产量1991.56kg/667m<'2>)增产8.65%。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那淮1号”是经过8年多研究而育成的菜药兼用型中晚熟淮山药品种,经过品系比较试验、不同生态区域适应性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品质分析等,该品种表现出淀粉含量高,肉质洁白细腻、切口不易变褐,有特殊的粉、香口感等突出特点,适合食用及药材加工。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那淮1号”的产量、稳定性、适应性、品质和抗性等重要性状经过了专家鉴定,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通过品种审定,适宜在广西全区种植。该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抗性均通过了区试和生产试验检验,品种推广应用不存在安全风险。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由于该品种表现出淀粉含量高,肉质洁白细腻、切口不易变褐,有特殊的粉、香口感等突出特点,适合食用及药材加工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已在广西各地推广应用,其中仅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年种植就达2.7万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淮山是无性繁殖作物,农民可以自行留种,连年种植容易造成品种种性退化;由于种苗经营利润薄,尚未有种子经营企业从事淮山健康种苗繁育,仅靠品种选育单位现有设备,还无法大规模繁育健康种苗供应于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那淮1号”推广应用速度,今后应申请科技立项或与种业和农业推广部门合作,开展成果转化,促进品种的推广应用。
需求匹配